主辦單位: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人才培訓基地 后臺管理
承辦單位:北京東方展宇文化交流中心
版 權:中國文化藝術人才信息網(文信網)
國家信息產業部備案:京ICP備13050063號-2
電話:010-56180307 郵 箱:[email protected]
地址:北京市朝陽區慈云寺北里210號遠洋國際中心二期(E座)26層
2015拍賣業藍皮書(以下簡稱“藍皮書”)昨日在京發布,在嚴峻的經濟形勢對藝術品市場帶來較大影響下,“量、額雙減”成為關鍵詞,但市場在持續調整中也取得了新發展,尖端市場勢頭不減,藝術消費逐步興起,新的業務亮點不斷涌現。業內人士指出,預計2016年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成交情況較去年變化不大,但兩極分化趨勢仍將持續加強。
量額雙減調整持續
藍皮書顯示,2015年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“量、額雙減”, 全國共舉辦文物藝術品拍賣2352專場,成交額約280億元,較2014年同比減少約30億元。北京保利、中國嘉德等10家拍賣公司的專場數量、上拍量、成交量、成交額均下降超過13%。
近現代及當代書畫縮水成為整體市場下滑的主要拉動原因。其中,當代書畫遭遇冷淡,歸結于其在學術上仍缺乏定論和沉淀、在價格上人為因素較多、在市場發展上過度透支、在客觀因素上受反腐影響、在未來趨勢上存在不確定性等幾方面原因。
從2011年文物藝術品成交額為576億元、在整個拍賣行業中占比9.2%,下滑至近兩年穩定保持5%-6%。“這或許是我國經濟新常態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基本規模,此規模也將在未來繼續保持一段時間。”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歐樹英表示,去年藝術品市場的持續調整首要原因是經濟新常態下的系統性調整。歷經 2009-2011年的高速增長后,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正處于理性回歸、結構調整、優勝劣汰的階段。而且,市場資金流向增多,內地買家大舉到海外尋求機會,國內一些流動性資金也開始轉向股市、黃金等產業都帶來一定影響。
中低價位拍品受捧
2015年,尖端市場勢頭不減,生貨、精品也促成高成交率。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了4件過億元拍品。高、精、尖藝術作品持續受到市場追捧,其主要支持仍來源于企業資本。
除了尖端市場受熱捧外,中低價位拍品數量持續上升。2015年度,10家公司的成交額100萬元(含)以下拍品件數占比繼續上升,達到94.12%,而100萬元以上拍品占比下降。一些如手跡信札等新興品類受到市場的歡迎和追捧,此外,近現代陶瓷、版畫連環畫、西洋古董、沉香、園藝盆景等品類的探索也取得有益嘗試。
近幾年,消費性專場的推出也越來越受到關注。隨著藝術消費的逐步興起,中小拍賣企業及大型拍賣企業的小拍在經營戰略上均有所調整,更加大眾化、區域化的藝術專場逐年增多,市場整體拍品價檔結構也隨之改變。
兩極分化愈發嚴重
“大眾消費持續攀升,不過更多呈現出輪漲的態勢,珠寶、手串、錢幣、信札等都有輪番上漲的過程。因為有價格洼地,市場很快就會漲起來。此外,包括李可染、齊白石、傅抱石、潘天壽等名家也會出現輪漲。”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分析道。
中拍協藝委會常務副主任劉幼錚表示,中檔以下是藝術品領域的收藏基礎,收藏群體包括經銷商和收藏家,而上層投資更多是資本運作。未來中低價位市場還將繼續發展,資本市場可以嘗試,但成功的案例較少。
“今年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成交情況較去年變化不大。因為新貨、生貨還是比較緊缺,市場也不可能一下子都拿出來,需要一個漸變的過程。”季濤認為。而且,今年兩極分化還會加強,不僅是拍品,拍賣行兩極分化也非常突出,精品意識和資源緊缺下,體現在大公司持續呈現強者恒強的態勢,小公司則因貨源緊張等更難成交,這也是市場優勝劣汰的結果,而且精品會更集中在少數公司手里,精品成交價也會更高。